为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激励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学习、分享科研经验、展示科研能力,我院于2018年5月31日下午2点在工程技术楼A座512教室举办了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材料学院博硕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韩永全教授、郭峰教授、马文教授、陈芙蓉教授、刘向东教授出席,由8名博士1名硕士做学术报告,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论坛。
杨德强博士报告题目“氯盐浓度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试验主要调控氯盐浓度,从而改变了氯离子与周围物质结合的概率,这就表现为混凝土的氯离子结合能力增强,同时高氯盐浓度有利于填充混凝土内部孔隙。
许镇潮博士报告题目“Effects of strain on theopt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Ce-doped ZnO”主要讲述了应变对掺杂ZnO的光学和磁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形成能随压缩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拉伸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应变会对磁矩有较大的影响。
孟祥锋博士主要研究“双稀土Yb\Gd掺杂SrZrO3涂层溶液前驱体热分解和结晶行为研究”,试验采用醋酸锆和硝酸盐在1200℃合成SrZrO3,利用高温等离子弧成功制备成单一相的SrZrO3涂层,微量稀土元素Yb、Gd溶入SrZrO3晶格,最终形成了平均晶粒30nm的纳米涂层。
李聪博士主要围绕“Magnetic Properties of La-Doped ZnO(0001)–ZnPolar Surface with and without Vacancies: a First-Principle Study”进行报告,报告内容镧掺杂ZnO(0001) –Zn极性表面有无空穴的磁性质:第一原理研究研究。计算掺杂镧的ZnO(0001)-Zn极面有无空穴的磁性能,得到La掺杂容易产生Zn空位,导致两个不成对的O 2p电子,O 2p电子越不配对,磁矩就越大。
富晓阳博士研究了“Cr18Ni5Cu5N高铜奥氏体不锈钢的轧制开裂分析/铜对节镍不锈钢高温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利用Gleebe1500D做热压缩模拟,1050~1200℃ 及不同应变下应力曲线基本相同,不同变形量试样均有微裂纹生成扩展。而在实验过程中在1050℃固溶90分钟热轧开裂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有单质铜析出;对1100℃固溶30分钟+900℃时效30h会有M23C6及纳米Cu相析出。
崔俊杰博士报告题目为“he characteristics oforient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segregation and microstrain distribution of as-cast Ti1.8(VFe)CrNi0.2+xwt.% LaNi5(x= 2.5, 4, 5, 6, 10 ) hydrogen storage composite alloys”主要研究了铸态储氢复合合金Ti1.8(VFe)CrNi0.2+xwt% LaNi5(x= 2.5、4、5、6、10)的形貌特征、化学成分分离及微应变分布,研究得出由于微应变能的影响、化学成分的偏析行为由微应变能决定,进而导致TiNi相的丰度,结果表明,在高熵合金中,磁错取向对氢扩散的敏感性较高。
关玉琴博士报告内容为“征点缺陷对ZnO吸收光谱的影响”,构建ZnO模型,分析本征点缺陷对稳定性、带隙变化和吸收光谱的分析
富晓阳博士研究了“铜对节镍不锈钢高温塑性变形和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研究发现0Cr18Ni5Mn2Mo2N0.4Cu4钢在温度为1000~1200℃和应变速率为0.01~1s-1发生热变形,真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双峰特性,大部分曲线呈现出动态再结晶现象,并且部分有软化硬化交替现象出现。结合材料热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证明通过流变应力模型得到的能量耗散图的准确性,由微观组织形貌可以知道,随着温度的增大和应变速率减小,动态再结晶越容易发生,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尹立强博士报告内容为“PVA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ECC)基本性能及工程应用”,PVA 纤维体积掺量2.0%,常规的搅拌工艺浇筑,硬化后的复合材料具有显著应变硬化特征,能有效防护结构开裂,提高结构的抗渗性,极大地提高结构耐久性,最大限度节约工程运行成本和维修费用。通过实验对PVA-ECC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测试。
吴梦君硕士主要研究“电流退火工艺对Gd-Al-Co-Fe金属纤维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Gd-Al-Co-Fe金属的磁性能,对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选择最佳的德拜温度,进而得到较大的制冷容量。
出席论坛的教授对几位研究生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们肯定了研究生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的工作,指出举办学术论坛有助于研究生丰富专业知识,了解学术发展前沿,提高科研探究能力,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下午6点,本次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