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1960年建立的金属学及热处理车间设备专业,1978年更名为金相与热处理专业,并开始招收4年制本科生,1998年调整为金属材料工程。本专业是内蒙古工业大学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05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自治区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轻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多功能铜材料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钢铁材料及稀土改性金属材料为特色的工科专业。

专业发展历程
二、人才培养
本专业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全国,服务于有色金属、钢铁、稀土等金属材料设计与零件及装备制造、强化等相关行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金属材料设计、加工、制造中工艺设计、技术开发、质量控制、生产运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年招生规模保持70人左右,就业率90%以上,并保持7%左右的升学率。多年来一直秉承以“能够快速适应技术革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强化专业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为区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培养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涵盖有色、黑色金属材料、机械制造、冶金、能源、汽车、航天航空等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本科生就业单位情况
三、专业建设
以 “新工科”理念为引导,对接自治区一流专业和卓越2.0建设,本专业主动适应新材料产业需求,丰富专业内涵与特色,加强专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成效显著。
一流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与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轻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教平台,已建成安全、系统、全面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室”,并建成可视化、实时互动的“金相组织观察教学实验平台”。

金相教学实验室 金相制样实验室

物理性能检测室 金相预处理实验室
一流高水平课程:拥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示范课程4门,校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高水平教材
一流师资和教学团队:拥有校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自治区及校级各类教学创新大赛获奖者多名,并聘请多名本领域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高水平团队
一流创新人才培养:本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例为100%,近三年在各类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40余项。

学生获奖证书(部分)
一流教育教学成果:本专业办学成绩显著,获得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教育教学成果
四、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9名,教授5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9%,形成以高职称教师为核心、兼具学术引领与产业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合理。专业拥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人,内蒙古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中青年专家”1人,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1人、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师”1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8人次。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凝练,已建成一流的平台和师资,为本专业一流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五、科研成果
依托本专业建设的科研基地有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轻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轻金属材料开发与加工防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专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0余项,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便利条件。